白丁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1月25日11版)
  精力有限,體能有限,時間太少,頭緒太多,需要精打細算,需要掂量和判斷:這件事和那件事相比,哪個更重要?家庭、工作和自我,現在需要平衡哪一方?
  17歲的時候遙想30歲,感覺那是阿姨的年代。20歲出頭的時候偶爾想到30歲,感覺那是“到時候就不折騰了”的安穩與無聊。25歲過瞭望向30歲,帶著點“奔三好滄桑”的不甘心。
  時間是人類最重要的資產。17歲的我“富有”卻懵懂,真過了30歲,口袋里的時間剩下不多,終於開了竅。
  很少花時間去細想未來。30歲的女人一起床,每分鐘都面臨選擇:是再睡5分鐘,還是掙扎起床給家人做一次早餐?是畫個精緻的眼妝,還是再陪孩子玩幾分鐘?是冒著感冒的風險穿那條短裙,還是保重身體以免感染全家人,避免隨之而來的好幾周的勞碌?
  選擇早餐、陪孩子、穿臃腫的秋褲,當一個賢妻良母。收穫顯而易見,風險和損耗卻在前方徘徊。
  選擇註重自己的需求多睡一會兒,註重自己的容貌和形象打扮一下,更需要清醒的認識和近乎自私的決心。選擇有時殘酷得需要捫心自問:孩子哭著要抱抱,摟著腿不讓走,公司那個會議非常重要,眼看著就來不及了。怎麼選?
  17歲時,選擇遠沒有那麼艱難。能按時起床就不錯了,有心情的時候可以聽聽音樂,做做瑜伽,再來不及的話,也能在光潔的皮膚上塗點粉色腮紅,餓著肚子奔赴學校。和閨蜜討論“他到底喜不喜歡我”能持續好幾個小時,連續數天。買這個試試,去那裡看看,嚼一嚼八卦,聊一聊白日夢。
  30歲哪敢那麼奢侈。精力有限,體能有限,時間太少,頭緒太多,需要精打細算,需要掂量和判斷:這件事和那件事相比,哪個更重要?家庭、工作和自我,現在需要平衡哪一方?
  人生游戲進入了高階。以我目前的認知水平和不斷從旁人身上吸取的經驗,總結出一些原則。
  首先,保存實力,擴充資產。在現有的時間里保持生存品質。選最好的護膚品和絲巾,縫隙時間里的學習,都算是一種投資。換來體面的容貌和內在修養,換來自信和好狀態。用好狀態提升工作效率,化解家裡各種層出不窮的小麻煩,平復不時發作的內心小毛躁。省下的時間,又能進行新的投資。
  然後,明確需求,傾聽自己。20歲的我會去跟風,有機會試錯,所以難免散漫游移,工作時我在鬧情緒“累死啦真討厭”,出差休閑時又在鬧彆扭“煩死了沒意思”,太多外面的話語影響選擇。現在的我,累了就休息,有散心的機會就好好享受,哪怕風景一般,也當作呼吸異鄉空氣。保持心態開放,不在意收穫。回頭一算,反而收穫更多。
  最後,專註於已經作出的選擇。和身邊那些20歲的人不一樣,30歲真的需要蠻拼的。20歲的人有資本磨嘰,30歲的人已經沒有了。這個時段不投入,下一個時段處於什麼頻道,沒人知道。珍惜初心,如果想好了要再折騰一把,就可勁兒折騰,過了這個村,可能就再也沒這個店了。無聊?無聊從來不屬於30歲,上一秒還在協調工作關係,下一秒娃出了狀況或者老人生病,就得趕去醫院。陪孩子的時候就好好陪伴,把手機扔到一邊,不會丟失真正重要的信息,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治愈了刷微博、刷朋友圈的毛病。
  資本不同,玩兒法不同,評價標準也不同。真的到了30歲會發現,安穩、無聊和滄桑都不在生活版圖裡。曾感慨每一款人生都要輸給時間,卻發現壓根兒搞錯了邏輯關係,帶來完全不同的視野。
  20歲的那個秋冬,金黃色的葉子打著旋兒飄落,一輛單車和一個充滿陽光的午後,看大把時間在手裡流逝,感覺很舒服。聽見有人說什麼經營時間,就想要皺眉頭。
  30歲的這個秋冬,金黃色的葉子打著旋兒飄落,有一杯熱咖啡的時間可以坐在沙發里,長舒一口氣,感覺也很舒服。看看20歲,想想自己富有過、任性過,對那皺眉頭的姑娘,含笑以待。  (原標題:口袋里就這麼點兒時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p16epeyq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